上海市是我国比较早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城市,2018年上海市就制定并实施了相关指导意见。上海市由于出生率相对较低,幼儿园学位较为宽松,主要发展幼托一体化机构,2020年上海市有幼托一体化园所近500所,占全市托育机构的比例达到七成,2022年计划在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儿园中开设托班。此外上海市总工会还推出“亲子工作室”补贴计划,对于建立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的亲子工作室,按照托管人数和时间给予寒暑托班1-4万元不等、晚托班3-6万元不等的补贴,全日托班补贴金额为10万元,应急托班补贴金额为1-10万元不等的补贴。
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,要在“幼有所育”上不断取得新进展,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在《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》更是对深圳提出“幼有善育”的更高要求。幼儿园早教托育装修设计
1. 加强多元化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
加强街道和社区示范性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。短期内可以在每个街道建设一所示范性普惠性托育机构,中长期在每个社区建设一家普惠性托育机构。二是在有条件的幼儿园探索设置托班,开展幼托一体化服务。深圳市幼儿园资源相对紧缺,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,可以在学位相对宽松的幼儿园探索设立托班,在条件允许下逐步推广。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。通过提供场地、减免租金、税费优惠、财政补助等降低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,采取公建民营、民办公助、公办民助等方式多渠道增加供给,鼓励民营资本、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,增加普惠性托育机构供给。四是可以发展家庭式、社区式的小型托育机构,借鉴“河北福嫂·燕赵家政”、北京“民居园”等方式,提供家庭小型化托育服务,就近开展全日托、临时托、计时托等服务。五是以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办托育事业。政府通过分担经济成本与责任风险,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、商业楼宇、园区自行举办或联合办托,解决职工后顾之忧。
2.适当保持一定比例的普惠性托育机构
幼托机构如果收费过高,只能一小部分家庭能够承受,起不到减轻家庭养育压力的作用,如前文所示,2016年OECD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费用占家庭净收入的平均值为12.6%,因此要保持一定比例的普惠性收费机构。目前深圳市推行的普惠性托育机构每月最低收费标准为2645元(每年约合3.2万元),市场营利性托育机构的收费多为7000-10000元/月,按照8000元/月计算,每年约9.6万元。2020年深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878元,家庭按照2个劳动力计算,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约为13万,则普惠性托育机构收费占家庭净收入的比重最低为24.6%,比英国(32.1%)和美国(28.7%)低,比日本(15.3%)略高。如果按照营利性机构收费,该比例则达到73.8%。所以要保持相对比例的普惠性托育机构,在普惠性托位不足情况下,重点保障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弱势家庭优先享受公共托育服务。幼儿园早教托育装修设计
3.提高幼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
国外幼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,比如丹麦的托育服务从业者必须接受3年高等专业教育,并持有社会教养员资格证书。瑞典的托育服务从业者至少要有2年半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经历,或至少1年的托育服务助教经历。而我国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家政领域的保育员,专业人士相对较少,因此要大力提高幼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,尽快建立0-3岁托育人员资格认证制度,通过标准化的培训和考试使更多的人才投入托育事业。同时职业院校可以围绕0-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开设相关课程,把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作为人才重点培养对象,纳入紧缺人口培养计划。